摘要:歸根結底,年輕人不再生育,既是理性思考后的決定,也是一個悲傷的經濟問題。
1990年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上,一個名為《超生游擊隊》的小品逗得大家前仰后合;2020年,一個叫做《不生游擊隊》的小品又讓大家啼笑皆非。
從對超生家庭的丑化、批判到如今對不生家庭的扼腕、嘆息,這樣的轉變僅用了短短30年時間。生與不生,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巨大反差背后,蘊藏著一個悲傷的經濟問題。
圖中一組數(shù)據清楚地反映出近些年中國人口凈增長下滑趨勢,并且最新數(shù)據顯示,2022年人口凈增長為—85萬,年輕人不再生育已經讓國家人口增長變得岌岌可危。
高房價是不生育的禍根?
很多老一輩人想不通,為什么當年他們冒著被強制引產的風險也要多留骨血,而現(xiàn)在的年輕人卻甘愿丁克?
其實這種代溝之下,是兩代人觀念的碰撞。
如今很多人將年輕人不生育的問題一味歸咎于高昂的房價,說房價帶給年輕人巨大壓力,導致年輕人每天為還貸奔波,拒絕生育。
但細細咂摸,房價高與拒絕生育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中國的高房價問題也不是近些年才出現(xiàn)的。自古以來中國的房價都是處于高位,從古時“居長安,大不易”的說法就能窺見一二,但古人對于生育,卻一直秉持著“多子多福”的態(tài)度。放眼現(xiàn)在,新加坡和我國近在咫尺,房價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公認的低廉,可李光耀使出渾身解數(shù)也沒能挽救新加坡的人口數(shù)量,只能絕望慨嘆:“新加坡人口問題,我解決不了了……”
由此可見房價雖然會影響當代人的生育意愿,但并不是影響生育的必要條件,細品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只有越過高房價才能看到年輕人不再生育的關鍵所在。
年輕人為什么不生育?
一、年輕人不再生育的關鍵,在于生產方式的改變。古人頂著高房價壓力卻依然愿意多生,是因為“多子多福”、“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深深影響著他們。這種觀念形成于生產關系之中,而生產關系又被生產方式決定。簡單來說,就是人們?yōu)榱嗽诋斍吧鐣h(huán)境中生存,就必須產生對應的思維方式。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生產力是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古時候人力是第一生產力,所以才有了“多子多福”、“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當今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科技成為第一生產力,意味著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發(fā)生了改變,人口不再和經濟成正比。加上靈活就業(yè)、企業(yè)裁員等問題的出現(xiàn),年輕人不再相信老一輩口中的“養(yǎng)兒防老”、“人口紅利”,轉而更加注重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是否穩(wěn)定,后代的生活能否得到保障?
二、中國高昂的育兒成本也是年輕人不生育的原因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老一輩口中“放養(yǎng)”的孩子越來越少,中國特色的應試教育迫使家長不得不花錢上各種課外培訓。在一個典型的中產家庭,養(yǎng)育一個孩子平均每年的花費是3萬元,從出生到18歲就需要50多萬元。在一二線城市,育兒成本更高。而且,在中國養(yǎng)育孩子,還面臨嚴重的看護困難。緊張的工作節(jié)奏讓父母往往騰不出手照顧孩子,而托兒所的成本又超出尋常家庭的承受能力……種種因素都讓年輕人對生育望而卻步。
三、女性生完孩子,工作從頭開始。中國女性參加工作的比例高于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許多職業(yè)女性面臨要升職還是要生孩子的兩難選擇。在職場上,女性被要求和男性付出的一樣多;而女性在生育和家務的角色上,社會也要求女性付出更多。某些企業(yè)面對女高管懷孕,態(tài)度也及其真實,要么離職帶娃,要么繼續(xù)工作。如此一來,整個社會對女性要求過于嚴苛,年輕女性不愿生育也是情理之中。
歸根結底,年輕人不再生育,既是理性思考后的決定,也是一個悲傷的經濟問題。想要圓滿地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不是聽從所謂“專家”的胡亂建議。
編輯/郭安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