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此之前,山東各地只是針對“人才”制定過一系列落戶政策,此次針對“租房戶”制定落戶政策,可見山東求人心切。
2021年最后一天,山東省再出“大招”:逐步實現租房落戶。
圖片6
信息來自山東省住建廳網站發布的《關于促進和規范長租房市場發展,切實保障租房者基本權益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到,在當地沒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就業或符合當地人才引進規定的非本地戶籍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根據本人意愿,賃登記備案的住房租賃合同等證明材料申報居住登記、申領居住證。符合當地規定條件的,經房屋所有權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或房屋所在地社區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意見》還提到了租房者落戶后的子女就近入學、基本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等內容。
在此之前,山東各地只是針對“人才”制定過一系列落戶政策,此次針對“租房戶”制定落戶政策,可見山東求人心切。
這也難怪,近十年來,山東的人口凈流出已呈“常態”,2021年,山東首次成為人口凈流出的省份,此后一直延續流出趨勢,至2020年底,山東共流出106.16萬人,相當于山東人口最少的地級市東營近一半的常住人口。
對人口形成吸引力的核心是經濟牽引力,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經濟體量。GDP位居全國前三的山東,為何在“搶人大戰”中落后了?
首先是山東人口基數大。“七普”數據,山東常住人口為10152.7萬人,與2010年的“六普”的9579.3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73.4萬人,增長5.99%,年均增長率為0.58%。十年山東人口增量位列全國第四,在廣東、浙江、江蘇之后。
其次是產業結構,山東重化工業占比較高,省內比較成熟的產業大都集中在石化、能源等傳統工業領域,全省傳統產能占工業比重70%左右,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比重70%左右。也就是說,山東“最賺錢”的行業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整體影響就業。
再次,山東整體的工資水平相對不高,與東南沿海省份差距明顯。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山東城鎮非私營單位中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7749元,月均7312.4元。而同期全國平均工資為97379元,月均8116.46元,比山東高出800余元。也就是說,山東的平均工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全國27個省份(不含直轄市)中,山東排名第11位。分別比廣東低20296元、比浙江低20896元、比江蘇少15872元。
一直有個說法,山東是“天選之地”,三面環海,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從文化包容性上講,山東也不輸于其他省份,那么山東“輸”在哪呢?
目前看,山東是在新經濟、新產業的崛起過程中反應慢了半拍。有沒有其他原因?歡迎留言探討!
編輯/劉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