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聽說餐飲巨頭海底撈有點扛不住了,上半年業績暴跌超兩成。可就是這樣,海底撈還在大肆擴張門店,似乎是在賭疫情之后的餐飲大爆發。
最近聽說餐飲巨頭海底撈有點扛不住了,上半年業績暴跌超兩成。可就是這樣,海底撈還在大肆擴張門店,似乎是在賭疫情之后的餐飲大爆發。
餐飲巨頭大虧,網友卻喜大普奔
近日,餐飲業巨頭海底撈發布業績預告稱,公司預計在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比2019年同期下降20%左右。而這也是海底撈上市以來出現的半年度首次虧損。
海底撈這一消息爆出后,網友似乎悲喜交加。喜的是海底撈也有倒霉的時候,悲的是海底撈估計又要漲價。
而網友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今年三月份,海底撈被爆出,一片土豆六塊錢,疫情之后暴力漲價等情形。
今年4月,有多名網友注意到,海底撈悄悄提高了部分菜品的價格。一位北京的消費者在微博曬出菜單,“人均220+,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小酥肉50塊錢一盤。”
隨后,海底撈方面承認,“受疫情和成本上漲因素的影響,海底撈確實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
在廣泛引發了爭議后,海底撈火鍋官方微博在4月10日發布致歉信稱,海底撈門店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對此深感抱歉。自即時起,中國內地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標準。
大肆擴張門店,線下風險突增
但更多吃瓜群眾卻在質疑,難道國民火鍋品牌海底撈也頂不住了么?其實非也,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餐飲業也在迅速恢復正常營業,行業的困難都是暫時的,尤其是對于海底撈這樣的大企業來說。
但海底撈虧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原因無非還是疫情爆發導致的關門歇業。其實海底撈已經在公告中明確說明,自2020年1月起,業務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為了遏制疫情帶來的損失,公司決定從2020年1月26日-3月12日,各個分店自愿暫停位于中國大陸所有的門店營業。
除此之外,在海底撈恢復營業后,因為部分地區的疫情影響,海底撈的門店又開始暫停堂食。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海底撈仍積極開設新門店,持續推進海底撈門店網絡的擴張。
據海底撈公布的全年開店計劃顯示,在2019年末全國768家店面的基礎上,預計今年上半年新開門店超90家,全年門店數量有望達到1000家。這意味著2020全年將凈開232家門店。
而在重慶,其積極拓店的姿態表現得更為明顯。自去年9月,海底撈進入重慶市場以來,已開出來福士、北城天街、萬象城、時代天街店。其中,財富中心店、盤龍店、龍湖U城店已進入裝修中,據業內人士透露,海底撈已在重慶拿下10家門店。
疫情之下,變革才能崛起
事實上,海底撈業績下降還另有原因,即在疫情期間,該公司不但向醫療機構進行大額捐款,同時還為門店投入了巨額的疫情防控費用。
不可否認的是,疫情確實給餐飲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但同時也是一個加速器。它加速了行業洗牌與變革。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疫情給餐飲行業的運營模式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
例如,今年上半年餐飲行業的線上銷售快速增長,普遍增速都達到20%以上,甚至有5%的餐飲企業憑借著線上銷售實現了整體的業績逆轉。
而在競爭激烈的餐飲業中,只有及時調整,才能快人一步。等疫情過后,才有可能爆發,并成長為更具影響力的品牌。
而作為餐飲一哥的海底撈或許也應該及時調整經營方式,嘗試全新線上銷售模式,尋找新的發展機遇,雖說這樣的模式并非是海底撈的優勢,但這卻是一個扭轉業績的好方法。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包希仁